6月20日下午,由山东省物联网协会、山东人工智能协会、青岛滨海学院联合承办的2025年青岛市科协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大会、第二十三届青岛市学术年会、 人工智能技术与交叉应用创新大会分会场活动——“智汇青岛: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升级智库专家座谈会”在青岛滨海学院成功举办。山东省人工智能协会会长、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主任王英龙等来自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的数十位专家学者和行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升级新路径。座谈会由青岛滨海学院党委书记车滨主持。

与会专家首先观看了青岛滨海学院宣传片,车滨书记对学校情况做了简要介绍。青岛滨海学院副校长李镇江在致辞中强调了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升级的重要性,并指出青岛滨海学院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相结合,培养具备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学校鼓励教师开展跨学科研究,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生物医学、海洋科学、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交叉合作,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积极参与青岛市的科技创新活动,与企业、科研机构建立紧密合作关系,通过产学研合作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王英龙教授阐述了人工智能在产业升级进程中的核心地位,提出高校学科建设、学科选择及学科方向要依据产业需求、找准优势、突出特色。他指出专业教育要重视人工智能,学院可以结合医疗和海洋等交叉学科进行专业学科建设,最终要赋能产业、落到产业。青岛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柳本才提出要实现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升级需要高校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升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在互动交流环节,青岛西海岸新区科协调研员卜瑕对省科协及物联网协会表示感谢,期望能进一步加强对新区和学校的指导和支持,助力当地及学校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山东省物联网协会秘书长苏冠群建议学校在标准、科技评价、协会奖等参与其中,推动产业升级。山东省物联网协会副秘书长李孔顺就目前协会赋能产业培训内容进行了分享。山东科技大学教授、CCF青岛分部主席赵建立建议学校要重视信息学科,支撑、带动其他学科发展,提出人工智能通识课教育做法以及师生深入企业场景合作。绿丞科技服务(青岛)有限公司总经理朱瑞建议学院要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校企成果转化。青岛海琅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副院长刘胜波提出校企共建实验室推动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青岛滨海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刘春强从学科建设、产教融合以及人工智能赋能应用等方面提出了运行措施及遇到的堵点问题,并与与会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
本次座谈会的召开,为青岛人工智能产业升级与高校教育创新提供了学术交流与决策参考平台,彰显了高校在推动技术创新与服务区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